51品茶一品阁-同城凤楼网站app,同城附近100元,同城附近100米一晚

“校长妈妈”越玉环:真情守护1000多名留守儿童
发表时间:2024-10-18    来源:

  她用一双温暖的手,护佑着孩子们健康成长;她用一颗赤诚的心,滋润着学子们明德向善;她用润物无声的爱,点亮乡村留守儿童希望之光。呕心沥血,以德树人,她被万千学子亲切地称呼为“校长妈妈”,她就是“中国好人”、平舆县射桥镇第一小学(明德小学)校长越玉环。

  学校建校17年来,越玉环把1800多名即将辍学的留守儿童先后培养成为大学生,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名牌大学、100多人考上了研究生,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无一人有不良记录。

  “给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的家,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!”这是越玉环办学的初心。

  立志办学 为留守儿童建“新家”

  近日,记者来到平舆县射桥镇第一小学。一间间整洁明亮的教室、鲜艳的五星红旗、井然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记者惊叹。没想到,一所乡镇小学竟有如此规模,和城里的学校不相上下。

  活泼开朗的越玉环,从小就是平舆县射桥镇上出了名的“孩子王”,这也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。大学毕业后,越玉环放弃了南下打工的机会,选择在镇上新华书店上班。安稳的工作、平淡的生活,倒也过得充实。

  在工作中,越玉环发现,很多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,常年在外地打工,而孩子则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祖辈照顾,还有一些孩子父母离异,他们有的几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。面对这一现象,越玉环下定决心:“要在射桥镇办一所寄宿学校,让留守孩子不仅有学上,还要有‘家’、有‘妈妈’?!?/p>

  内心的坚定支撑着越玉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。没有钱,她就和老公商量把城里房子卖了,又是借钱、又是贷款;工期慢,她就和老公吃住在工地,亲自搬砖、打地坪;自己的孩子没人管,就送到城里上寄宿学校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她的个人努力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2007年7月,射桥镇第一小学正式建立。学校建成后,刚开始由于没有学生愿意来学校就读,她就一家一家地走访,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到她的学校。第一学期开学后,射桥镇第一小学终于有了200多名学生。

  无私奉献 甘当学生的“校长妈妈”

  “有爱的地方才是家,要让孩子们在学校有家的归属感?!弊源咏ㄐF?,越玉环以校为家,全心全意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。

  有一个学生叫赵艳娜,因为有智力障碍,经常到处乱跑,有时还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。越玉环看后很心痛,从此更多地关注和爱护着小艳娜。在学校3年,小艳娜不仅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、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,每次见到她都会亲切地喊“校长妈妈”。

  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,父亲拄着双拐、母亲精神障碍、跟着80多岁高龄奶奶生活的单宇波,父亲去世、母亲改嫁、跟着体弱多病奶奶生活的李井……越玉环不仅免去了他们的费用,还对他们生活上照顾、学习上关注、心理上沟通,让他们同样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,她都不会忘记给那些孩子买新衣服,让他们也拥有快乐的童年。

  “孩子的笑脸是我的最高荣誉?!泵娑院⒆用?,越玉环心中那根柔软的心弦总在不经意间被拨动。

  射桥镇第一小学是寄宿学校,考虑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,缺少与亲人的情感交流。为此,越玉环专门在学校门卫处为学校的留守儿童开通了“亲情电话”,让学生家长和孩子说说心里话。

  尽管债务缠身,越玉环为有效克服不少留守儿童喜欢乱花钱、乱吃零食的毛病,坚持不在校内设立超市、小卖部;为让孩子们吃好、吃“足”,坚持不搞食堂承包,而宁愿自己长期担任“菜买”,保证孩子们每顿饭都能吃得安全可口、营养全面,不浪费更不赚取他们一分钱的伙食费。

  付出必有回报。在越玉环的认真负责和精心管理下,学校日臻壮大,由最初2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2000多名学生,其中留守儿童1800名,而越玉环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“校长妈妈”。

  17年来,在越玉环的关爱下,射桥镇第一小学先后帮扶了300多名贫困孩子,把1800多名即将辍学的留守儿童培养成为大学生,其中200多人考上了重点大学、100多人考上了研究生。

  “每当听到孩子们喊我‘校长妈妈’,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,我就觉得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?!痹接窕匪?,“我被这么多孩子深深爱着,每一天都温暖、灿烂。”(全媒体记者 刘金霞)




责任编辑:肖婷婷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