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西平县以文明乡风建设为根基,通过制度约束与柔性引导相结合,让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理念在乡村振兴中深度融合。全县构建起“一约五会”的自治框架,将高价彩礼、铺张浪费等陋习纳入村规民约进行引导约束,单场婚礼节省费用超万元,群众负担显著减轻。
文化传承成为激活乡村精神动力的关键。全县85%家庭悬挂定制家训牌,盆尧镇陈老庄村结合村民实际提炼出“勤俭持家”“尽忠报国”等家训,让家风教育融入日常生活;皮庄社区、董桥村等20余座村史馆通过农耕器具、非遗技艺展示,既留住乡愁记忆,又成为村民协商议事、制定村规的重要场所。嫘祖镇更将传统婚俗与创业实践结合,新人将礼金转化为创业基金,创办企业带动就业,实现文明新风与经济发展的双赢。
在榜样引领方面,全县累计评选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等典型3.68万人次,1600户“四香家庭”成为崇德向善标杆。集体婚礼、骑行婚礼等创新实践,将汉服文化、低碳理念融入婚俗改革;积分超市机制将文明行为量化为“道德积分”,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、环境整治兑换生活用品,形成“以德换得”的良性循环。
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步推进,绘就了“一路一景”的田园画卷。通过“六乱六清”环境整治行动,50多个移风易俗示范村率先实现垃圾清零、广告规范;32个“四美乡村”示范村与275个通客运班车的行政村,构建起城乡互动新格局。宋集镇村民大食堂探索“红白宴席+特产生产”模式,既降低婚丧成本,又创造就业岗位,单月饼生产季增收超4万元,实现文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。
如今的西平,从制度创新到文化浸润,从榜样示范到城乡共治,西平正以文明乡风为笔,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物质丰裕、精神富足的新图景。(西平县文明办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