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,乡风文明是保障;文明乡村,移风易俗是关键。近年来,西平县杨庄乡坚持破立并举、靶向施策,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新路径,引导村委运用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村规民约、积分制等一系列举措,开展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活动,用“小切口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,让文明新风传入千家万户,点亮万家灯火。 如今,走进西平县杨庄乡,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舒畅的空气,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,移风易俗恰如一股春风、一股暖流、一股清泉,润物无声地融进群众柴米油盐的生活,吹奏出一曲有温度的新时代文明之歌。 “我们将移风易俗、孝道文化融入了基层治理,积极弘扬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、提高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”近日,记者在西平县杨庄乡采访时,该乡党委书记这样介绍。 尊老、敬老、养老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为了给老年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,杨庄乡马楼村建起了老年幸福食堂。中午时分,马楼村刚建好的“幸福食堂”渐渐热闹了起来。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,循着四溢的饭香,步入崭新明亮的幸福食堂。食堂里的十几张桌子,顿时坐得满满当当,有人就着菜,吃着馒头;有人端着碗,喝着热乎乎的汤。 “饭菜做得比家里还香,吃得舒服,很实惠!”80岁的村民马秀菊笑着竖起大拇指为食堂点赞。 据介绍,马楼村委依托村内闲置宅基地和公共区域,筹建了占地270平方米的老年食堂,周边搭配有长100米的村史长廊、200米的“幸福渠”、196个“共享菜园”。为了建好老年食堂,村治安主任拆除了自家的宅子,村小组长说服亲戚让村里无偿使用一处闲置宅基地,一户老人拆除了影响交通的住房……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建设,才有了现在的“幸福”模样。 “幸福食堂”从老年人生活习惯考虑,以供应早餐、午餐为主。乡里采取“老人付一点、餐厅让一点、志愿者助一点、菜园供一点、村集体补一点”的方式,马楼村老年食堂不但打通了为老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,为推进乡村治理、助力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合力。(西平县文明办) |